开头的话:
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绝不只是发展速度的调整,更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性转换。
经济社会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,为苏州的今天夯实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传统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,转型升级已到了关键时刻,创新驱动才是苏州实现突破,推动经济向中高端跃升的关键。
通过改革开放,率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打造发展新动能,释放创新驱动新红利,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,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。这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,李克强总理对江苏提出的要求。在这一过程中,努力走在全国、全省的前列又是苏州理所当然的责任与不容推辞的使命。
近日,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《全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意见》(征求意见稿),确立了将苏州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融合、创新要素高效配置、科技成果高效转化、创新价值高效体现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目标定位。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,围绕创新驱动,从体制改革到服务保障,从人才引进到金融支持,从高端突破到万众创新,全市上下正在努力构建苏州未来发展的新动能。
今天起,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,寻找、记录这一变革进程中不断涌现的闪光点。
春日的暖阳,透过落地玻璃窗洒进了蒲公英创业吧,这是一个卖情调的咖啡厅,也是创客们思想碰撞和创业孵化的众创空间。在这里,创客们点上一杯咖啡,享用免费开放式的办公环境,并且有机会遇见“伯乐”,让梦想照进现实。
“我们希望营造一种轻松无障碍的交流空间,零门槛向所有创业者开放。有困惑时过来坐坐,会有朋友为你出谋划策;有好的创意时,来喝杯咖啡,会有配套资源帮你少走弯路。”蒲公英创业吧运营负责人吴晓梅说,为创业者而生,一站式解决创业难题,是这个创业吧存在的理由。
咖啡厅变身草根创客们的创业园
半年多孵化多个千万元级项目
蒲公英创业吧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内,推门而入,轻悠的爵士乐飘然入耳,倚门而立的吧台上,小黑板上密密匝匝写着项目、人才招聘的启事和各种创业沙龙的预告。
周四上午9点半,陆续有客人落座,有的三五成群围着咖啡桌“唇枪舌剑”,有的窝在沙发里静静品读一本励志书籍,或者捧着电脑点击鼠标。吴晓梅和她的三位同事,穿梭于一张张咖啡桌前,聆听着一个又一个创业梦想。
李自然和申旻一早从上海慕名而来,目的很明确——为创业项目找钱。经过简单的论述,他们的企业通讯项目,吊起天使投资人崔琦的浓厚兴趣:“这个团队专业技能非常强,项目也有前瞻性,比较值得投资,很好。”崔琦说,遇到好创意,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。
去年8月,吴晓梅、崔琦等7位资深天使投资人一起创立了蒲公英创业吧。“我们既是‘创客’,又是投资人,同时又是一个为其他‘创客’提供找人、找钱、找方向、找办公场地等创业所需资源对接的平台。”吴晓梅给她的咖啡厅这样定义,以创业、投资、分享为主题,既可以休闲又可以办公,还能举办行业沙龙、项目路演、实战培训,为草根创客们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环境,努力成为这些“蒲公英”的创业沃土。
来的人买上一杯咖啡,可以工作一天,享受免费的宽带、水电和开放式的办公环境。工作累了乏了,还能随意玩耍桌上足球、拳击、飞镖和呼啦圈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们还可以获得投资人和企业家的关注,共享专业的技术、管理、培训等服务,不同团队同台交流,进行“头脑风暴”,了解最新的市场资讯。一旦被“伯乐”相中,创业者就有资格入驻蒲公英孵化器,3个月免租金、会计、出纳、HR、行政等所有后勤服务费用,3-6个月的创业指导和项目孵化,以及风投大佬的投资。蒲公英创业吧则通过这些服务,获得创业团队股份。
成立至今,“心意盒子”、“95后社交”、“线上装修屋萝卜”等10个互联网创意项目入驻蒲公英创业吧,最小的创业者年仅23岁。其中3个项目已经获得了风投,其中不乏千万元级别的项目。
从点赞营销到社交电商
由一杯咖啡开启的“创业之旅”
今年34岁的胡月是蒲公英创业吧的一朵“蒲公英”,去年8月,他和两名合伙人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,第一个入驻蒲公英创业吧。作为创客,他们的创业过程也历经了一番波折,好在孵化器帮他们及时调整了方向。
胡月告诉记者,他们最早试水创业,做的是微信点赞送螃蟹,三天的活动赢得了2万多粉丝,数十万人转发,掀起了一轮点赞营销热潮。“粉丝是互联网公司的命脉,从粉丝量来看,我们当时的活动是成功的。”不过麻烦接踵而至,因为各种原因,点赞营销一度被微信封号叫停,这让胡月和他的团队陷入困局。
就在迷茫之时,去年8月,胡月和他的小伙伴们走进了蒲公英创业吧寻求启迪。胡月最初捧上的点赞营销,被投资人们全票否决,理由是微信点赞是一种极端的推广模式,短暂吸粉,持久力却不足。
窝在蒲公英创业吧,与天使投资人展开一轮又一轮的“头脑风暴”。经过梳理和打磨,最终大家把目光转向社交电商,发挥朋友圈的众筹功能,开发新产品。胡月团队一下子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。
两个月后,一个名叫“心意盒子”的微信应用应运而生。简单地说,用微信送礼物。玩家可以向指定朋友送出“小盒子”货架上的礼物,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心愿单晒在朋友圈求礼物,让朋友帮你凑份子埋单,而快递则会送货上门。小到一盒大白兔奶糖,大到一个iPhone6。
胡月介绍说,这款微信应用的创意源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,借助微信强大的社交粘连功能,让送礼变得趣味横生。“将一次性购买,分解成多人参与、多级传递,这也是我们心意盒子最有意思的地方。”他说,心意盒子同时也在拆解传统电商的购物流程,把“选商品、支付、填地址”三个不可逆的核心节点,打乱重组,每一个模块都进行社交化处理。
“心意盒子Beta版”上线至今,平均日销量20-50单。前不久“心意盒子”项目又获得了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。胡月计划下一步,跳出微信,做“心意盒子”的独立应用软件。
10年媒体人,胡月骨子里的不安分,让他跳出了条条框框,真正为自己而活。“年轻人呐,还是得有梦想,万一实现了呢?”胡月说着,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行程。
不靠卖咖啡
赢利的咖啡厅
资源与服务
才是核心竞争力
一杯美式咖啡10元,最贵的花式咖啡30元。更多时候,就算什么软饮都不点,也能在创业吧呆着。
蒲公英创业吧成立之时,并没有把盈利作为目的。尽管是一个创业平台,但在运行过程中还是以咖啡厅为载体,这里的咖啡价格与外面无异,再加上店里的员工、水电、咖啡原料等成本,以及外出洽谈业务的费用,每月支出远大于营收。开业至今,咖啡厅基本处于亏损状态。
“咖啡厅只是一个引子,一个线下载体。发掘优秀企业和人才,孵化出好项目,源源不断地吸引投资人,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。”吴晓梅说,他们创业吧的核心优势在于资源和服务,他们有资深投资人和多个天使基金以及VC基金,还有云计算互联网方面的企业家为创业者提供指导。
创业的艰辛,现实的残酷,每天都在咖啡浓香间,暗流汹涌。创业吧成立至今,1500个项目找上门,可真正获得真金白银的项目仅有约10个。许多人饱含热情地推开门,豪情万丈地递上计划书,认为自己的创意牛气冲天,可突然“一盆冷水泼来”,梦想遭遇质疑,甚至被批驳得体无完肤。
但在吴晓梅看来,这很正常,创业者应该是“打不死的小强”。“一旦创业,就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,应该有破釜沉舟的精神。”吴晓梅说,每一个创业者都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,自己希望精心孕育他们,让这些种子落地、生根、发芽、成长。未来,培养出与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不一样,却相当牛的互联网公司。
如今,园区正探索“大众创新、万众创业”的新路径,针对云计算战略产业,设立了包括蒲公英创业吧在内的首批17家云彩创新孵化器,合计孵化面积1.5万平米,提供免费工位1400多个。近日,蒲公英创业吧等8家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。
【名词解释】
众创空间: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,通过市场化机制、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、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。
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,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、孵化与投资相结合,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、网络空间、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。
天使投资人:天使投资人又被称为投资天使(BusinessAngel),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,指具有一定净财富的个人或者机构,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,属于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。
商报记者 林琳 文/摄
苏ICP备11051515号-2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1760号 版权所有: 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协会